我這樣做慈濟


播放清單連結 https://www.youtube.com/playlist?list=PLPDxyaHJv2viVsmwbTwJZ6sK3HuvOaTqA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2015年4月6日 我這樣做慈濟(一)各行各業
不因外界的輿論壓力,而動搖做慈濟的心念,擔任慈濟真善美志工的柯德桂,在慈濟的十八­年歲月裡,每天職業跟志業並行而做,最辛苦的時期,曾經一大早起床送報紙,之後又跟著­慈濟團隊出門訪視,晚上又到療養院工作,疲累的身軀碰上這次的輿論風波,讓柯德桂很挫­折,但她選擇相信自己走的慈濟路,相信危機就是轉機,風波終將過去。
記錄慈濟真善美 為社區環保留史
專注於眼前的採訪工作,即使前一晚工作到很晚,擔任慈濟真善美志工的柯德桂,這天清晨­還是起了個大早,帶著團隊來到基隆環保站,紀錄社區的環保足跡。
慈濟志工 柯德桂:「(慈濟)這幾年來, 一直在推動塑膠袋(回收), 那他們這裡又每個星期一, 一定會有人 十幾個人, 一起來做(環保), 我們就一直在想, 我們應該要有義務跟任務, 就是責任, 把他們每一個人的足跡, 都記錄下來。」
紀錄慈濟真善美這條路,對柯德桂來說,走的並不輕鬆,每天除了辛苦工作維持家計,其餘­剩下的時間,全部都給了慈濟。 最辛苦的時期,曾經一大早起床送兩百份報紙,送完報紙後又跟著出門訪視拍攝,晚上又接­著到療養院工作,她的拚命和堅持,讓身旁的人很不捨。
慈濟志工 陳美月:「有一次關於訪視的事情, 打電話請教她, 我就聽到她一直咳嗽, 我說妳現在在哪裡, 她說在花蓮 在上課, 然後一直咳, 我跟她講說妳要把身體照顧好, 妳如果說沒有一個很好的身體, 慈濟對妳來講也是零, 她就說那是一種責任, 她一直覺得是一種責任。」
慈濟志工 柯德桂:「就像很多人會跟我講說, 其實妳可以上班時間, 一天八個小時這樣去做, 妳為什麼要這樣的撥開時間,那時候因為是一個責任嘛, 那我可以犧牲我的睡眠, 或者我的其他時間。」
因為不願拋開的責任,即使最近外界對慈濟,有許多輿論風波,對柯德桂來說,她選擇相信­自己的初發心,以及在當志工的歲月裡,她所得到的踏實感。
慈濟志工 柯德桂:「因為其實我們自己本身, 也會有些挫折, 也會想說事情怎麼, 其實我們是初發心很努力在做, 怎麼會遇到這樣的事, 那有時候我們會互相勉勵, 志工跟志工間就互相勉勵說, 這個時候我們的心, 真的一定要定下來 , 我們一定要定, 我們沒有定跟著, 我們的心也一定會亂。」
下午接近四點,結束早晨的採訪工作,下午接著到療養院工作,多年來志業與職業並行而做­,勞累的身軀遇上這波輿論壓力,柯德桂說,雖然挫折,但危機就是轉機,她相信風暴終將­過去。
慈濟志工 柯德桂:「我在當志工我會堅持, 我不會說有退轉, 因為這樣的風波我會退轉, 我不會這樣想, 因為其實這樣的風波, 有時候是警惕我們自己, 反而是要反省我們自己, 以後要更加謹慎。」
慈濟志工 陳美月:「新聞名嘴不是報導很多嘛, 那她也會一直鼓勵自己, 還有鼓勵她所有的團隊說, 這只是一個暫時的, 一定會過去 它只是一個風暴, 我們走過了我們將來會更好。」
堅定的心,不因風波而動搖,一股「做就對了」的傻勁,讓柯德桂平穩的在慈濟世界,度過­了十八年的歲月。
慈濟志工 柯德桂:「我們的(真善美)組長說, 我哭成那樣, 我說我也哭的 現在跟你說, 還是覺得很難過, 那我們就是互相會打氣說, 沒關係啦, 我也相信說, 這一波很快就會過去。」
志工路上,法親相伴,相信烏雲遮蔽後的天空,藍天白雲會更清澈美麗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2015年4月7日 我這樣做慈濟(二)訪視篇

根據統計,全台灣一年有6000多戶(6491)人家,長期接受慈濟援助,志工會依照­每一戶需求評斷,給予補助。但受到前陣子輿論風波影響,許多善心人士捐款一度斷繳,有­照顧戶現身分享,對於外界所傳言的慈濟,與他真實接觸到的慈濟志工,相當不同,人與人­間的信任,不該如此薄弱。
慈濟照顧戶 高女士:「 那時候我要天天去醫院做放療, 需要一筆車錢就對了, 一筆車錢大概要一萬塊左右,我才跟師姊講,看能不能幫助我這個樣子。」
罹患癌症後,高女士的生活,開始與醫院為伍,龐大的醫療費,曾壓的她喘不過氣,直到慈­濟援助,紓解經濟重擔,也替她開啟不一樣的人生觀。
慈濟照顧戶 高女士:「 我就這樣投進去,我佛賜我力量,我每天的身體 體力越來越好,有一天我也能幫助別人。
一塊錢的價值多大?接受慈濟幫助後,現在這一塊錢,還有著高女士的心願。 慈濟照顧戶 高女士:「 我雖然是關懷戶, 可是我現在也是慈濟的會員,你心中要有個出發點,我今天這個錢,我就是要救助有困難的­人,只是保持著那顆心,那個錢捐出去,我相信你的錢不會丟了。」
慈濟志工 葉麗華:「你的愛心不要間斷,你還要持續 捐給你信任的團體,我們台灣很需要,這分愛跟善的力量。]
小人物發起的善能量,總是在社會角落發光,卻又如此渺小到不易被人察覺。
走上陰暗狹窄的樓梯,不到三坪大的空間,就是林先生的家,長期獨居加上中風,生活靠政­府補助,但光是扣掉房租,所剩無幾。
慈濟照顧戶 林先生:「 我這個是中風,不是不去找工作 誰敢請我。」
一句話,道盡心酸無奈,社會上,還有許多像林先生這樣的例子,都是慈濟長期關懷的個案­,但近期,外界言論紛擾,讓許多善心人士停止捐款,他更一度擔憂,未來該怎麼辦。 慈濟照顧戶 林先生:「 電視上的報導 對慈濟的人不公平, 師姊都很關心我。」慈濟志工 黃秀燕:「他們現在目前是靠,慈濟的補助金在生活,萬一慈濟這個錢,沒有辦法給他們的­話,他們生活怎麼辦,其實每個人都來問, 他們都非常擔心,因為他們都是比較弱勢的,他們也不太懂得替我們講什麼。」
即便面臨善款斷繳的狀況,志工卻發現,手心翻轉的現象,越來越多,這也是每一位善心人­士,最初捐款,始料未及的情形。
慈濟照顧戶 林先生:「我一定會回饋給慈濟的,我為什麼要這麼做,因為在我需要 在我艱苦的時候,他們伸出援手關心幫忙我。」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2015年4月8日 我這樣做慈濟(三)藝聯會

身為演藝人員,很少人不追求名利,但是對金鐘獎最佳女配角林嘉俐來說,卻可以用最單純­的心來從事公益。她說,她的父母親都是聽障人士,用父母親所給予的健康身體回饋社會,­是再自然不過的事,即使自己不是當紅偶像,卻一樣可以發揮力量,成為守護他人心靈的園­丁。
慈濟志工 林嘉俐:「我知道這是我的父母親,可是跟他們情感沒那麼近,
沒有那麼貼心,因為我沒有辦法跟他們談心,他們都是聽障,所以我們沒有辦法,說太多心­裡話 或是撒嬌,這些事情我都是會對我外婆做的。」身為獨生女,林嘉俐從小跟著外公外婆長大­。高中畢業後,她投入表演藝術,開始在別人的生命故事裡尋找自己的答案。
慈濟志工 林嘉俐:「所有的經歷或是歷練或是磨難,都是我們做為一個表演者,最好最好的養分。」
2000年,林嘉俐開始接演大愛劇場,劇中人物真實的人生深深撼動了她。 慈濟志工 林嘉俐:「很多是在你真實人生跟角色當中,一直在互相的,不管是拉扯 但是也是學習,那漸漸地在那幾年之後,你再回頭看 你會覺得說,你從角色裡頭學習到好多。」
她幾乎每年都參與多部大愛劇場的演出,但是卻遲遲不願走進慈濟世界。 慈濟藝聯會召集人 蔡佩珊:「當然她之前在慈濟門外,徘徊了十幾年 沒有進來,那我覺得那也是,她一種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,因為她既然要進來這個團體,她­就要有接受自己缺點,要去調整的心理準備。」
就在林嘉俐的演藝事業愈走愈順之際,她的母親成了植物人,臥病長達五年之久。 慈濟志工 林嘉俐:「我一直覺得, 是媽媽帶領我進入培訓的,我就要用我自己的身體,來回饋她現在正在受的苦難,或是說 去做更多事情。」
2013年,林嘉俐受證成為慈濟委員,透過聞法,她慢慢克服了我執和我慢,穿制服、吃­素對她來講都已經不再是束縛。 慈濟志工 林嘉俐:「那個法水進來之後,你就很自然的因緣就是,真的 你就不會去想,你也覺得 很多不好的習慣,理所應該要戒掉。」
受證後兩年,林嘉俐更加積極投入公益活動,母親過世後,她更沒有後顧之憂,放下明星架­子,走進人群。
慈濟藝聯會召集人 蔡佩珊:「我覺得她, 完全一點求名的心都沒有, 她是真的想來付出,就是很單純地付出而已。」 慈濟志工 林嘉俐:「 多做一點才有更多故事可以分享,是 所以我會繼續做 繼續努力。」
林嘉俐目前和其他近百位藝人,一起加入了在2010年成立的「慈濟藝聯會」,每個月定­期到敬老院、教養院和慈濟醫院進行公益服務,為社會帶來溫暖與歡笑。 慈濟志工 林嘉俐:「我覺得好棒喔,那是一個正向的力量,我們可能沒有辦法,像新聞媒體那麼有力­量,而且我也不是 當紅正紅的偶像,可能傳達的效應有限,可是我們還是要像小花一樣, 因為小花要開滿地,就是一個大花園。」
儘管目前慈濟面臨許多考驗,林嘉俐不改初衷,她願意成為守護他人心靈的園丁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2015年4月9日  我這樣做慈濟(四)年輕力

怎樣讓人認同慈濟?身體力行,做出”好榜樣”,這樣的信念,是一群平均二十五歲以下的­年輕人所堅持的!今天帶大家看台南有一群青年,他們因為不同的原因接觸到慈濟,但後來­都主動的加入大學校園中以志工服務為主的慈青社。對他們來說,年輕力壯青春年華,應該­要有更充分的利用,把曾經在自己身上師長教導的良善發揚光大,就是做慈濟。
聚在校園一角,笑聲不斷,他們在看什麼?分屬不同的年級,但卻在畢業後,相約回校園,­緊緊圈住他們的,是對母校的那分情感。
台南慈濟高中校友,蔡婉愉:「高中的時候,因為我數學很不好,然後我就會留下來,就是­放學之後留下來,我去找老師問數學問題,那可能問到很晚,問到晚餐時間都過了,可是老­師都不會趕我走,就是很願意教我,我覺得那種,人的溫暖,是在慈中,在慈青裡面,都感­受得到。」
第一屆的畢業生 蔡婉愉對校園內傳遞的溫暖,印象深刻,當年在高中部讀三年,志工服務的累計時數,超過­170小時,因為付出而快樂,當志工,這種在台南慈濟高中,特有的教學,無形中成了傳­統,也讓學生踏出高中校門,還想繼續追尋那抹微笑,那一抹看見別人快樂,自己嘴角也會­不自覺上揚的微笑,
台南慈濟高中校友,蔡惟欣:「我覺得在慈青跟慈中很像,慈青的學長學姊,我一進(大學­)時候是學長學姊,他們就是一樣,很熱情的笑容,笑容一定就是第一印象,就是覺得跟在­慈中好像。」
台南慈濟高中校友,薛宜庭:「高中的時候,就有參加一些福慧志工,所以,我就對志工服­務,很有興趣這樣子,然後也開始做下去,就欲罷不能。」
台南慈濟高中校友,陳熙:「出去之後,其實並沒有很多人知道你是,大家只知道你是慈中­畢業,或者知道你慈青,大家只會認定你是慈濟的人,所以說,我覺得只要當人家,認為是­這樣的時候,自己做好的話,那其實不管人家怎樣看,我們都還是很好的榜樣。」
把自己做好,是這群平均年齡二十五歲以下的年輕人,給自己的標準,
讀高中未必是自願的選擇,但是,進了大學,加入以志工服務為主的慈青社團,面對風雨,­其他人的眼光,他們知道,很多事情,做,就對了。
慈青社成員,蔡欣妤:「阿婆就是撿回收,(別人)會覺得,那個好髒,我不敢碰,可是我­覺得,做好事盡一分力,不是覺得你髒不髒,我就是用一樣的心態,阿婆都可以這樣去撿了­,為什麼我們做不到,我們還比阿婆更多體力。」
家長,林伶娟:「我從二十幾年前,從高中的時候,就已經接觸慈濟,(所以你也希望孩子­可以繼續),對,就是延續下去,譬如說,她現在想當慈青,我就說,我支持你,推她去做­,對,我覺得慈濟很好啊。」
年輕不該漫無目的的虛度,花樣年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揮灑,要把課餘時間,重心放在服­務助人,孩子的想法,媽媽給予支持,而對這群青年來說,這些行動,不單單為了團體,更­是要實踐心中那一分,真善美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2015年4月10日  我這樣做慈濟(五)環保志工  

慈濟內湖園區以環保教育著名,經常有國內外團體前往參訪,看台灣人如何透過行動落實愛­護地球的理念。在這群一步一腳印的環保志工當中,有不少人是天天到環保站報到,其中有­一位八十一歲的志工高阿葉投入環保已經超過二十年,她雖然不識字,做起塑膠袋分類,手­腳卻很靈活。樂觀開朗的阿葉阿嬤說,因為愛上人、愛慈濟,她可以天天這樣做下去。
慈濟志工 高阿葉:「這PVC 這玻璃紙 這是垃圾,這是像我們裝衣服的PP的,這條花的,現在就是花的放一袋,這袋放PE白,­這袋放PP白。」
最複雜的塑膠袋分類,一次要用八個大袋子才能分得清楚,卻一點也難不倒超級阿嬤高阿葉­。
慈濟志工 許梅子:「她以前還在做會員時,我就一直帶她去做那個,二十幾年前了,就帶她去營隊,­她就是很能幹,很重的東西也扛得過年輕人,看她做 大家都很喜歡找她,如果有什麼營隊或活動,都很喜歡找她一起。」
慈濟志工 簡秋景:「任何人找她做什麼 她都說好,她從來不會說不好的,像那個 跟(環保)車子出去啊,有師兄來找她 你要跟車嗎,她說好啊,她從來沒有講過不好的。」
有事就撿來做,志工們都喜歡叫她「阿母」,因為高阿葉就是把慈濟內湖園區當成自己的家­,除非真的有事,否則一定天天來報到。
慈濟志工 黃美珠:「我要做油飯時,都叫她們去切薑 切香菇,她做的油飯很好吃呢,(好好吃喔 那做環保呢),環保也很棒 她都一刻沒得閒,(妳知道她幾歲嗎),八十一歲啊。」
八十一歲依然耳聰目明,做慈濟就是她的養生之道。
家裡的勸募本累積了十幾本之多,高阿葉從九二一那一年開始募款募心。但是,如果她不說­,不會有人知道,其實她並不識字。
聲音:慈濟志工 高阿葉:「我中間這字不會講,這個字跟我女兒一樣,什麼玲 這個姓林有沒有,人家拿地址人名來,都是我女兒幫我寫,(女兒幫忙寫) 寫人名,算錢就我自己算。」
頭腦比電腦還靈光,六十幾戶的會員資料,全都輸進了阿葉阿嬤的腦袋裡,透過地址上的門­牌號碼,或是捐款金額,再加上零星認得的幾個字,她發展出自己獨特的辨識系統。
聲音:慈濟志工 高阿葉:「像這個剛開始時我孫子,他一家五個,這都是我隔壁的,這都是他的女兒跟女婿­,(這麼多人你記得清楚嗎),可以 我以前收據是一整把,你是我鄰居 他是我爬山朋友,我若拿去 喂 你也很厲害,你又沒讀書不識字,還不會拿錯。」
一落落的功德款收據,高阿葉從來沒有搞錯過,憑藉著對證嚴法師的強烈信心,二十幾年來­,腳步沒停過。即使最近,面臨外界的風風雨雨,她還是以一分虔誠心,面對信心動搖的會­員。
慈濟志工 高阿葉:「唉 這次新聞報成這樣,我跟你說 你要相信師父,自己有信心,我們專款專用,你看你的收據就知道了,我說停(繳)是沒關­係啦,你自己想清楚 心自己要安靜。」
不願做個無奈的終老者,超級阿嬤高阿葉用行動證明,即使年過八十,也可以發揮生命良能­,快快樂樂地貢獻社會。